毛囊炎


疾病介紹


毛囊炎,是極之常見的皮膚病,指毛囊發炎。

毛囊是皮膚下方包圍毛髮的管鞘狀結構,可提供營養予毛髮生長。若皮膚的屏障因為各種原因,如摩擦受損,便有機會受感染,演變成毛囊炎。

患有毛囊炎者皮膚會有紅點、膿包、感覺搔癢和疼痛,但沒有危險性,一般可以自癒;除兩歲以下孩童,毛囊炎好發於任何年齡層和人種,只要有毛髮生長的部位就有可能發炎;基本上,任何人士都曾患上過毛囊炎。


發病原因


毛囊發染的成因與體質、衛生、天氣相互影響;而引發此病的病源體分以下幾類:

  • 細菌:常見金黃色葡萄球菌;其次有抗藥性金黃葡萄球菌、表皮葡萄球菌、鏈球菌、綠膿桿菌。綠膿桿菌引起的毛囊炎,常見於溫泉、游泳池;故又稱溫泉性毛囊炎
  • 黴菌:皮屑芽胞菌;此類發炎常見於年輕人的胸、背、上臂、頸、臉;潮濕、焗熱、不透氣的衣物、懷孕、雄激素、抗生素、過多保養化妝品、免疫功能低下(癌症、HIV)容易引發黴菌滋生
  • 病毒感染:罕見,多為第一第二型單純皰疹病毒、水痘病毒
  • 鬚部假性毛囊炎:毛髮倒插,常見於黑人男性
  • 疤痕性毛囊炎、蟹足腫性毛囊炎 :常見於曲髮男性的後頸
  • 禿髮性毛囊炎
  • 嗜酸性毛囊炎:免疫系統異常所致
  • 標靶治療藥物毛囊炎:常見是治療癌症藥品的副作用 
  • 痤瘡毛囊炎:皮膚表皮分化不常


病徵


  • 毛囊炎初期有紅色小丘疹,伴隨痛感搔癢或沒有任何症狀
  • 可能會擴散到其他身體部位,接著會變成紅色結節,中間點出現黃色化膿
  • 癒合後或有輕微疤痕


可出現的併發症


  • 蜂窩性組織炎
  • 疤痕
  • 蟹足腫
  • 掉髮


高危人群


  • 常有嚴重青春痘、皮膚炎。
  • 皮膚曾受傷
  • 長用類固醇、抗生素。
  • 肥胖
  • 多著不散熱衣服
  • 除毛用品不潔
  • 糖尿病、慢性白血病、HIV等患者


應做檢查


一般毛囊炎可在短期內自動痊癒,若有需要亦可到普通醫生處求醫;醫生或會抽取液體樣本檢查感染原因。


相關療法


醫生會根據患者狀況和身體接受程度處方藥物,常見如下:

1.輕微的細菌性毛囊炎:

  • 外用抗生素藥膏
  • 其他外用藥物,如:消炎藥膏、殺菌藥膏 

2.嚴重的毛囊炎:

  • 輔以口服抗生素

3.黴菌性毛囊炎:

  • 口服抗黴菌藥
  • 外用清洗劑


預防方法


  • 保持良好的衛生習慣
  • 常清洗衣物、毛巾、床單
  • 不要穿著過緊衣物
  • 保持肌膚清爽
  • 正確除毛
  • 選用適合肌膚保養品
  • 避免辛辣油膩食物,多吃蔬菜水果
  • 作息規律
  • 保持心情放鬆

 

相關專科

皮膚科

References

https://www.medpartner.club/folliculitis-care-treatment-introduction/

https://daddypoppy.pixnet.net/blog/post/221478699-%E2%9C%93-%E5%88%A5%E6%8A%8A%E6%88%91%E8%AA%A4%E8%AA%8D%E6%88%90%E7%97%98%E7%97%98%E4%BA%86%EF%BC%8C%E6%88%91%E6%98%AF%E6%AF%9B%E5%9B%8A%E7%82%8E%EF%BC%81

https://helloyishi.com.tw/health/health-conditions/folliculitis/

圖片:Shutterstock


以上內容、療法、建議只供參考,並不能當作任何形式的醫療建議、診斷或診治。如有需要請儘早求醫, 並向相關專科醫生或專業人士了解。